《我和我的祖国》开创了献礼片新纪元、解锁了截然不同的叙述模式;也刷新了类型片的票房新纪录,上映8天喜提22亿票房。
无论是一片好评的评论口碑,还是节节攀升的热度走势,都充分验证了电影的表现优异。
这支“中国电影梦之队”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?
一切答案,都深埋在细节里。
管虎导演的《前夜》桥段中,有一个非常感人的长镜头。
戏里黄渤苦恼没有稀有金属,诸多百姓扶老携幼前来、主动送上家里的各种金属。
镜头随着王千源的脚步和视线,拍出了人头攒动的盛况。
有意思的是,此处大家提供的金属很多都不能用。
但偏偏是因为“用不上”,才更叫人感动。
戏里欧豪饰演的小徒弟,在屋顶用大喇叭喊话,请求帮助、需要“锡”“铬”“镍”等稀有金属。这个知识点其实相当有难度。
各位观众请仔细回想一下,家里哪些物品中含有这几样金属?
非专业人士,应该都答不上来吧。
但是,纵使大家不知道究竟哪件东西是对的,还是尽可能、尽多送来了种种物品。
首先,充分说明了万民拥戴的热爱之情。
短短的镜头里,涌动的人群争着抢着送出最宝贵的东西。
有人送出金条,有抱着娃娃的母亲要送出孩子的长命锁,有热爱抽烟的大爷递上视如性命的烟袋锅。
深夜里灯笼一盏盏亮起,人群一步步走来,这仅仅是道具是“送东西”吗?这是对红旗、对家国深深的热爱。
其次,很有戏剧张力,又暗藏可爱质感。
送来的“金属候选名单”中,居然还有一个涮羊肉的羊肉锅。
仔细一看,还有锅铲。(并不是同一套)
唱戏的艺人连扮相都还没卸,就急急忙忙要送上自己的大刀(含金属成分)。
这些都是他们直接或间接的“饭碗”:连锅都送来了,可见心之诚、情之切、爱之深,可见家国凝聚力之强。
非常让人感动,同时也有暗戳戳的幽默感。
人群之中有人努力举着一个涮羊肉的大锅,这个画面真的蛮容易戳中笑点。
(很努力找了,预告片里没有涮羊肉的锅,正片里虽只是一闪而过但很抢眼)
一面是深刻的感人肺腑的赤诚之心,一面又很可爱。
再次,电影用细节细腻刻画出了“物质艰难,精神富裕”。
《前夜》桥段中,一位清华大学教授送来了实验室仅存的稀有金属。
顺利保证了阻断球的成功改造。
“仅存”二字很有分量。
不论是黄渤等人模拟场景中动辄停电的艰难,还是王千源向佟大为借人“三个两个一个”买白菜式的扯皮;不论是物资匮乏还是人力短缺,《前夜》中条件上的难处都随时可见。
电影里街坊邻居们送来的“不合用”物品,也从侧面充分印证了这份艰难:锅都送来了,可见不富裕。
而在物质如此有限的条件下,能克服重重困难,这格外值得敬佩、值得热爱。
《前夜》分分钟让人泪下:我们的祖辈在物质如此匮乏的条件下,缔造出了这样了不起的和平盛世。
《我和我的祖国》七个桥段之间的人物,并没有可以“联通”的关系,乍看之下是纯粹并行、彼此独立的“小故事合集”模式。
事实上,七个桥段虽然年代不同、人物不同、风格不同,但能够如此紧凑地聚合为一体、形成一部动人的电影,根本原因在于每个故事背后都渗透着相同的民族情感、时代记忆。
都同样是对挚爱祖国的献礼和致敬。
献给最亲爱的祖国。